扫地机器人究竟给不给力呢?下面文章告诉你
2017-11-22 16:27:40 点击:
智能扫地机器人究竟功能如何?昨天,市消保委对本市流通领域销售的25款产品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差异明显。
清洁能力
边角除尘能力最低为14.5%
本次比较试验主要通过线上综合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大型百货商场和家电卖场等渠道购买了25件智能扫地机器人样品(线上17件,线下8件),涉及包括iRobot、科沃斯、戴森、米家等在内的25个品牌,价格在1088元-7999元不等,基本涵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及型号。结果在测试过程中,有3件样品测到一半就发生了故障,无法完成全部测试项目,分别是Flyco飞科的一款 FC9601、SEEBEST 的一款D750以及Dibea地贝的一款V780升级款。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用途是清扫地面,因此清洁能力是其主要性能体现。本次试验测试了样品的硬地板除尘能力和边角除尘能力,以分别反映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主要清洁能力和辅助清洁能力。
一些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在宣传中号称“沿边清扫,连墙边都不放过”,实测中却发现,不同产品之间差异明显。银川热水器维修小编说22件样品的硬地板除尘能力最高达94.9%,最低仅为22.8%,排名最后的SDG扫地狗、松下、海尔、TOMEFON四款产品硬地板除尘能力均低于50%。边角除尘测试中,22件样品的边角除尘能力最高达88.9%,最低仅为14.5%,排名后三位的SDG扫地狗、TOMEFON、ILIFE 三款产品边角除尘能力均低于35%。
规划能力
有样品无法记录已扫区域
规划能力是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水平的一种体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同样是扫地,人工打扫的话会注意打扫整个屋子的角角落落,机器人打扫的话最怕重复打扫。
不少扫地机器人在宣传中介绍,采用了智能导航,会自动记忆路线,覆盖全屋不放过每一个角落。结果显示,22件样品的覆盖率最高达90.4%,最低仅为37.4%。其中,COAYU、小狗、海尔的三款扫地机器人排在最末,覆盖率低于55%。
测试标明,规划能力强的样品多为通过导航定位、构建地图、规划线路进而覆盖到更大的区域,因此对于桌、椅等物品的下方或家电的后方可以进行深入清扫; 而规划能力弱的样品多数无法记录已经清扫过的区域,遇到障碍物容易随机弹开,因此难以深入桌、椅等物品的下方或家电的后方等。
蓄电能力
无产品能清洁100m2以上
由于智能扫地机器人一般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因此消费者普遍期望智能扫地机器人充满电后,能够尽可能清扫到更多的面积,以便一次性完成对整个房间的清洁。一些产品宣传中打出“强大电池,提供强劲动力支撑”、“续航2小时,最大清扫面积200平方米大户型”等口号吸引消费者。
本次比较试验测试了样品的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将样品充满电后在20平方米的房间中多次进行清扫直至电量耗尽。结果显示,20件样品的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最高达97.6平方米,最低仅20.2平方米,根本没有一款产品单次充电能有效清洁100平方米以上,更何况200平方米的大户型。仅有ILIFE和米家的两款扫地机器人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Lexy莱克和Haier两款产品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甚至小于25平方米。
行走能力
4件样品在台阶上出现卡死
在现实生活中,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往往较为复杂,比如可能存在楼梯台阶、房间移门门槛、椅子下方较窄或存在地面横撑的空间、沙发或茶几下方较低的空间等,因此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灵活行走水平也很重要,一些产品也宣称“超薄机身,能自由出入床底等角落。”
然而,一些商家宣传的灵活行走能力并不靠谱。在防跌落能力测试中,有4件样品分别在台阶上出现卡死,其中1件还从10厘米高的台阶跌落。在门槛越障能力测试中,随着门槛高度的增加,扫地机器人通过的概率随之降低。在8毫米门槛处,21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件样品卡住; 在13毫米门槛处,8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件样品没通过,6件样品卡住。
测试还发现,扫地机器人并非是机身越薄越好,因为越薄的话,其储存空间就越小,清洁能力就相应降低。
环保特性
“无噪音、不扬尘”难达到
智能扫地机器人在运行时需要电机运转以驱动行走和吸尘,因此难免会产生噪音,而且在运行中可能因边刷扬起地面的灰尘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不少产品打着“环保、静音”的旗号吸引消费者。
测试显示,22件样品在运行时本身发出的噪音在60.2-77.5分贝之间。其中,DYSON(戴森)一款产品产生的噪声最大,超过了75分贝。
在灰尘排放测试中,22件样品的灰尘排放在0.007-1.037毫克/立方米之间,差异主要来源于集尘效果和边刷设计。其中,Lexy莱克、Haier海尔等4款产品表现最差,只获得2颗星的评价。
售后服务是投诉焦点
集中在维修不太方便、升级换代较快
智能扫地机器人作为一种经常与灰尘打交道的家用电器,其电池、配件的耐用性以及灰尘引起的静电对电机、程序的干扰,都会影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因此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更加重要。
调查显示,25件样品的包装或说明书上均明示有客服电话,但其中1件样品的客服电话无法接通; 多数样品的保修期为主机1年-2年、电池6个月-1年、边刷等配件3个月-6个月或不保修,6件样品在说明书或保修卡上未明示保修范围和时长;10件样品在包装或品牌官网上可以查询到上海的售后维修网点,消费者可以自行送修,15件样品在上海未设售后维修网点,消费者需快递返厂维修; 配件可在线上网站或线下售后服务网点购买,或者通过拨打客服电话订购。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表示,扫地机器人是个新的事物,目前尚无国家强制标准,投诉量也不算很大,主要集中在维修不太方便、升级换代较快,因此售后服务也很重要。
至于如何分辨一款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好坏?苏州绿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熊开胜表示,要评价一台智能扫地机器人,应看其清洁是否完全、清洁是否干净、工作时对家人或邻居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居家环境是否可以顺利通过或清扫:“不建议买太薄的,建议高度为80-90毫米,超薄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消费提示]
不可盲目追求超薄
1、消费者可依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一般来说,规划式清扫、带滚刷且吸尘口宽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清洁能力较强。目前,部分企业针对国内消费者的使用特点,通过改进边刷结构和清扫程序,加强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边角除尘能力,消费者可按需选购。另外,消费者可根据家庭中沙发、茶几、柜、床等物品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选购适宜尺寸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但不可盲目追求超薄,因为高度过小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往往吸尘效果不佳。
2、为了更有效地吸尘而又避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或其他物品造成损坏,消费者在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前应先整理房间,如将地面上不宜被吸起的小物件、容易缠绕的绳或线、被触碰后易翻倒的物体等移至扫地机人不会接触到的地方,在需要保护的物品前放置隔离栏(如虚拟墙等)。
3、消费者在日常使用时应注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和维护。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清理集尘盒,定期清洁感应探头,以及过滤网、边刷、滚刷等配件,并结合使用频率及时更换配件以保持良好的吸尘效果。如长时间不使用应关机存放,可每3个月至少充电一次以免电池因过放受损。
4、消费者遇到使用异常时应及时联系售后客服。
清洁能力
边角除尘能力最低为14.5%
本次比较试验主要通过线上综合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大型百货商场和家电卖场等渠道购买了25件智能扫地机器人样品(线上17件,线下8件),涉及包括iRobot、科沃斯、戴森、米家等在内的25个品牌,价格在1088元-7999元不等,基本涵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及型号。结果在测试过程中,有3件样品测到一半就发生了故障,无法完成全部测试项目,分别是Flyco飞科的一款 FC9601、SEEBEST 的一款D750以及Dibea地贝的一款V780升级款。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用途是清扫地面,因此清洁能力是其主要性能体现。本次试验测试了样品的硬地板除尘能力和边角除尘能力,以分别反映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主要清洁能力和辅助清洁能力。
一些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在宣传中号称“沿边清扫,连墙边都不放过”,实测中却发现,不同产品之间差异明显。银川热水器维修小编说22件样品的硬地板除尘能力最高达94.9%,最低仅为22.8%,排名最后的SDG扫地狗、松下、海尔、TOMEFON四款产品硬地板除尘能力均低于50%。边角除尘测试中,22件样品的边角除尘能力最高达88.9%,最低仅为14.5%,排名后三位的SDG扫地狗、TOMEFON、ILIFE 三款产品边角除尘能力均低于35%。
规划能力
有样品无法记录已扫区域
规划能力是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水平的一种体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同样是扫地,人工打扫的话会注意打扫整个屋子的角角落落,机器人打扫的话最怕重复打扫。
不少扫地机器人在宣传中介绍,采用了智能导航,会自动记忆路线,覆盖全屋不放过每一个角落。结果显示,22件样品的覆盖率最高达90.4%,最低仅为37.4%。其中,COAYU、小狗、海尔的三款扫地机器人排在最末,覆盖率低于55%。
测试标明,规划能力强的样品多为通过导航定位、构建地图、规划线路进而覆盖到更大的区域,因此对于桌、椅等物品的下方或家电的后方可以进行深入清扫; 而规划能力弱的样品多数无法记录已经清扫过的区域,遇到障碍物容易随机弹开,因此难以深入桌、椅等物品的下方或家电的后方等。
蓄电能力
无产品能清洁100m2以上
由于智能扫地机器人一般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因此消费者普遍期望智能扫地机器人充满电后,能够尽可能清扫到更多的面积,以便一次性完成对整个房间的清洁。一些产品宣传中打出“强大电池,提供强劲动力支撑”、“续航2小时,最大清扫面积200平方米大户型”等口号吸引消费者。
本次比较试验测试了样品的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将样品充满电后在20平方米的房间中多次进行清扫直至电量耗尽。结果显示,20件样品的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最高达97.6平方米,最低仅20.2平方米,根本没有一款产品单次充电能有效清洁100平方米以上,更何况200平方米的大户型。仅有ILIFE和米家的两款扫地机器人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Lexy莱克和Haier两款产品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甚至小于25平方米。
行走能力
4件样品在台阶上出现卡死
在现实生活中,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往往较为复杂,比如可能存在楼梯台阶、房间移门门槛、椅子下方较窄或存在地面横撑的空间、沙发或茶几下方较低的空间等,因此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灵活行走水平也很重要,一些产品也宣称“超薄机身,能自由出入床底等角落。”
然而,一些商家宣传的灵活行走能力并不靠谱。在防跌落能力测试中,有4件样品分别在台阶上出现卡死,其中1件还从10厘米高的台阶跌落。在门槛越障能力测试中,随着门槛高度的增加,扫地机器人通过的概率随之降低。在8毫米门槛处,21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件样品卡住; 在13毫米门槛处,8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件样品没通过,6件样品卡住。
测试还发现,扫地机器人并非是机身越薄越好,因为越薄的话,其储存空间就越小,清洁能力就相应降低。
环保特性
“无噪音、不扬尘”难达到
智能扫地机器人在运行时需要电机运转以驱动行走和吸尘,因此难免会产生噪音,而且在运行中可能因边刷扬起地面的灰尘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不少产品打着“环保、静音”的旗号吸引消费者。
测试显示,22件样品在运行时本身发出的噪音在60.2-77.5分贝之间。其中,DYSON(戴森)一款产品产生的噪声最大,超过了75分贝。
在灰尘排放测试中,22件样品的灰尘排放在0.007-1.037毫克/立方米之间,差异主要来源于集尘效果和边刷设计。其中,Lexy莱克、Haier海尔等4款产品表现最差,只获得2颗星的评价。
售后服务是投诉焦点
集中在维修不太方便、升级换代较快
智能扫地机器人作为一种经常与灰尘打交道的家用电器,其电池、配件的耐用性以及灰尘引起的静电对电机、程序的干扰,都会影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因此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更加重要。
调查显示,25件样品的包装或说明书上均明示有客服电话,但其中1件样品的客服电话无法接通; 多数样品的保修期为主机1年-2年、电池6个月-1年、边刷等配件3个月-6个月或不保修,6件样品在说明书或保修卡上未明示保修范围和时长;10件样品在包装或品牌官网上可以查询到上海的售后维修网点,消费者可以自行送修,15件样品在上海未设售后维修网点,消费者需快递返厂维修; 配件可在线上网站或线下售后服务网点购买,或者通过拨打客服电话订购。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表示,扫地机器人是个新的事物,目前尚无国家强制标准,投诉量也不算很大,主要集中在维修不太方便、升级换代较快,因此售后服务也很重要。
至于如何分辨一款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好坏?苏州绿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熊开胜表示,要评价一台智能扫地机器人,应看其清洁是否完全、清洁是否干净、工作时对家人或邻居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居家环境是否可以顺利通过或清扫:“不建议买太薄的,建议高度为80-90毫米,超薄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消费提示]
不可盲目追求超薄
1、消费者可依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一般来说,规划式清扫、带滚刷且吸尘口宽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清洁能力较强。目前,部分企业针对国内消费者的使用特点,通过改进边刷结构和清扫程序,加强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边角除尘能力,消费者可按需选购。另外,消费者可根据家庭中沙发、茶几、柜、床等物品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选购适宜尺寸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但不可盲目追求超薄,因为高度过小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往往吸尘效果不佳。
2、为了更有效地吸尘而又避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或其他物品造成损坏,消费者在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前应先整理房间,如将地面上不宜被吸起的小物件、容易缠绕的绳或线、被触碰后易翻倒的物体等移至扫地机人不会接触到的地方,在需要保护的物品前放置隔离栏(如虚拟墙等)。
3、消费者在日常使用时应注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和维护。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清理集尘盒,定期清洁感应探头,以及过滤网、边刷、滚刷等配件,并结合使用频率及时更换配件以保持良好的吸尘效果。如长时间不使用应关机存放,可每3个月至少充电一次以免电池因过放受损。
4、消费者遇到使用异常时应及时联系售后客服。
- 上一篇:雾霾天,什么样的口罩才好用呢? [2017-11-22]
- 下一篇:美容仪近两年疯狂增长,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2017-11-22]